是說歆宜從紙風車辭職回去雲林鄉下後,好像不是怎麼安於鄉下的生活,不是上來反核,就是去紙風車當志工,或者三不五時寄箱農產品上來,有時是地瓜、菜脯乾,甚至自做的手工果醬!
 

我在上了九天的班之後,終於可以休假,她來找我拿之前幫她在日本幫她買的感冒藥─大正的綜合感冒藥パブロンゴールドA,她說,之前在北京時,就靠著我給他的這幾包藥,讓她撐過26國的病毒侵襲,所以現在一定得準備著。  



自詡為藝文卡的她,約我出場見面除了拿藥之外,順便問我這個新聞卡,要不要去看普立茲新聞攝影獎
70年大展!因為她剛好有票,不然花220元去人擠人,她知道我一定不幹咧!
其實,身為新聞工作者,還是要去看一下,因為普立茲新聞攝影獎,這是新聞界的最高榮譽。

以前這些攝影記者拿著相機拍都是一種專業,但是隨著數位相機很普遍之後,人人都可以自己拍,我包包內隨時有一台,只是為了因應我的攝影記者不在身邊時,可以拍來交差用!只是這種應付的心情所拍的相片,要能拍出撼動人心的經典之作,根本是不可能呀!

之前過年時,我的攝影同事就在人山人海中排隊去朝聖。這畢竟是
70年來所有攝影前輩的大作呀!透過觀景窗後按下快門,那每一楨相片,是人世界的喜怒哀樂呀!我們在上《新聞學》時常舉一個例子,就是在越南淪陷之前,有一個和尚自焚,然後攝影記者先拍完照之後再救他!而引起討論。

於是常常會有這樣的爭論就是,面對生死一線的時刻,攝影師或者記者到底是先救人還是先拍照與採訪?「先拍照,還是先救人」,身為記者的工作第一,一定是先拍照,這是使命與任務,但是基於人道立場,好像就必需先救人,只是救人與拍照之間的取捨與心中的掙扎,好像沒有答案出來。這就跟問男人說,老婆與老木同時落水,你要先救誰的道理是一樣的!
 

看看這些相片很多都是經典之作呀!攝影哥哥說,每一張相片都讓他駐足良久!因為這些相片都是經典呀!

其實兩個假掰女,只是很想去看幾張相片!

第一就是攝影記者喬.羅森索在1945年時所拍攝,只拍升起的那一面旗」,這是美軍陸戰隊攻上了硫磺島,於是隊員在折鉢山們正要把美國國旗旗升起來,這張照片動感十足,因此也讓照片永遠流傳,還變成阿靈頓國家公墓附近的美國陸戰隊戰爭紀念碑上的一座雕像。

 

另外一張就是在越戰被火紋身的女孩

當年在越戰時,美國在越南投下多燒夷彈,也就是凝固汽油彈(
napalm)以膠狀汽油為主成份,從空中扔下來就會一直燒,二戰時日本那時也被扔很多。

一位越南的小女孩潘氏金菊,當年她才九歲,因為越戰時被美軍扔下來的燒夷彈波及,衣服都燒掉了,她痛得一直奔跑,周圍的人也是一副驚恐的表情,而當時攝影記者拍到她當時裸奔的畫面而得獎。

 

我很久之前第一次看到這張相片,這張相片當時震憾了我呀!光看她的表情,就感覺一整個痛,事後知道她身上有65%的燒燙傷,因為嚴重的燒燙傷,她手術了17次,在病院內躺了14個月,終於被救活了!但是這種痛苦,如同她被拍到時的表情一樣,跟著她一生一世。記者也是先拍她之後再救她!最後這個記者受不了譴責,於是就出家去當牧師了!

另一張我想大家應該都有看過,就是《飢餓的蘇丹》,這是南非自由攝影記者凱文.卡特在1993年報導蘇丹大饑荒的新聞圖片,就是一個小女孩快餓死了,後面有一隻等著要吃她的禿鷹,凱文的這張相片讓他在1994年獲選普立茲新聞特寫攝影獎。

這個攝影記者在他得獎兩個月後,受不住群眾指責和良心譴責,自殺身亡。因為大家都在罵他說,為什麼不去抱那個小女孩,而一直拍照,事實上,這個記者基於規定,是不能碰觸這些災民,他也有趕走禿鷹呀!但~良心就過不去。
 

我跟歆宜本來是覺得這都快結束了,人應該很少!結果是滿屋子都是人,擠到快死了!每一個相片前面都擠滿了人,比菜市場還要擠呀,根本沒有辦法好好的看呀!
 

我想說要慢慢的看,畢竟我也算是一個新聞卡,但是真的是忍不住了,所以看到2001年的911事件,「相機觀景窗出現一團火球」,我心中的火球也壓不住了,實在有一點不想看了,打算出去,準備發訊息給歆宜說我先出去了,沒有想到看到歆宜的留言,她說她在外面了,原來她比我早出場!
 

唉!我們實在不適合人多的地方!看完約3點多!在台北熱到不行的大太陽下,我們兩個人走出華山,到捷運內居然是口同聲的說,「還是回家睡午覺比較實在!」

看完的結果就是!我們還是拍美食就好了,因為拍這種相片的責任與壓力好大喔!把人世間的悲苦扛在身上,實在不必了,然後看完心情好沈重,只是我想不透的是怎麼會有那麼多人甘願花錢去人擠人呀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蘋果妹的歌舞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